伍必端 《丰收的喜悦》 1979年 40x55公分
伍必端(一九二六年—)出生于上海,在南京长大。一九五九年他结束了在苏联的进修学习后,任中国大陆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及教授。他擅长版画,作品形式多样,构图严谨,富于节律,色调柔菜美,在用刀和印刷上精细考究。
吴长江 《高原牧场》 1984年 63x81公分
吴长江(一九五四年—)天津汉沽人,其作拼曾多次到国外展出。石版画《高原牧场》采用了药墨棒画法,追求多层次的处理方式,具体真实地刻画出藏民的生活风情;此画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的风俗画,画面上寂静虚幻的境界,超出了实体所能表达的。
伍必端 《丰收的喜悦》 1979年 40x55公分
伍必端(一九二六年—)出生于上海,在南京长大。一九五九年他结束了在苏联的进修学习后,任中国大陆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及教授。他擅长版画,作品形式多样,构图严谨,富于节律,色调柔菜美,在用刀和印刷上精细考究。
郑爽 《黑牡丹、白牡丹》 1984年 52*71.5公分
郑爽(一九三六年—),福建人,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。她擅长水印木刻,作品具有杼情的诗境,感情细腻,格调高雅,富於装饰性。这幅《黑牡丹、白牡丹》曾获中国大陆的“第六届全国美展”银质奖。
王维新 《古代乐器》 1989年 43*66公分
王维新(一九三八年—),浙江温州人。一九六五年毕业於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,八○年毕业於中国大陆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班。这幅作品构思奇特,不同於一般版画。
赵宗藻 《四季青》 1959年 42.2*40.8公分
赵宗藻(一九三一年—),江苏江阴人。一九五○年开始版画创作,五二年毕业於南京大学美术系,现为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。《四季青》为套色木刻,表现的是养蚕工人的工作情况;画面构图饱满,打破了空间透视的约束,疏密穿插自然,具有形式美。另外,还采用了黑底阴刻和类似填色的效果,使整个画面极具装饰性。
张敏杰 《城墙上下的舞蹈》 1992年 80*85公分
张敏杰(一九五九年—),河北唐山人。《城墙上下的舞蹈》一画曾参加中国“全国第十一届版画作品展览”,获得金牌奖。此作不论在用色或构图上,都极为奇特,给人一种新鲜感。
酆中铁 《大江东去》 1963年 90*56公分
酆中铁(一九一七年—),四川广安人,早年曾任中小学教师、报社编辑等职,一九三七年还参与组织重庆木刻研究会。五○年後,酆中铁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主,他将传统国画的构图法、透视法及金石学融入版画,逐渐形成一种注重构思、意境、布局,并以苍劲流利的刀法为特点的民族风格;《大江东去》就是此时期的代表作之一。
力群 《春夜》 1962年 42.8*39.6公分
力群(一九一二年—),山西灵石人,一九三三年参加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木铃木刻研究会,开始从事木刻创作。他早期的版画作品受到苏联版画影响,四九年后则吸取了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传统的表现方法,形成了富有强烈装饰性和抒情情调的艺术风格。
艺术中国声明:①凡注明 “艺术中国” 字样的内容均属于本站专稿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,否则本网站将依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。②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艺术中国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艺术中国网的价值判断。③如涉侵权稿件,请立即与艺术中国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